相关链接

首页 >> 百家论坛 >> 正文

可敬的范仲淹

时间: 2014-02-24作者: 季音来源: 新民晚报

 【2013年11月5日,新民晚报】近日,阅读了有关范仲淹的一些史料,颇受启发,这位北宋名人的杰出业绩,着实让人感佩。

  范仲淹(公元989-1052)是江苏吴县(即今苏州市)人,出身贫苦。宋真宗时应试中了进士,从此走上仕途。他在做了官以后,就宣称自己“以天下为己任”,始终清廉正直,关怀民间疾苦,主张革除盘剥百姓的种种苛政积弊。他在担任朝廷参知政事后,提出均田赋、减徭役等改善民生的十条建议。可惜,由于保守势力和权贵们的阻挠,未能完全实现。

  在一本史书上,记载了这样一则佳话:宋仁宗年间,范仲淹率兵镇守延安,抵御前来进犯的西夏。西夏头领打听到驻守延安的宋军统帅是赫赫有名、足智多谋的范仲淹,吓了一跳,说范仲淹“胸中自有数万甲兵”,便不战而撤兵了。

  范仲淹一生最大的亮点,是他不惧“犯上”的风险,敢于对朝廷“进谏”,即提出批评建议,说真话。为此,他几度遭到重大挫折,但他始终坚持正义立场,绝不妥协。宋仁宗时,开始仁宗年幼,就由刘太后“垂帘听政”,主持朝政。后来仁宗长大了,已到20岁,刘太后仍然死抓着大权不放,朝内一切大小事皆由她说了算,仁宗只是个摆设。对此朝内大小官员都不敢吭声。这时,范仲淹站了出来,上了一道奏折,要求刘太后按祖制让位给仁宗。迷恋权力的刘太后看了折子大怒,立即下旨,把范仲淹贬职到一个边远小县,做个小小的通判。

  几年后,刘太后去世,宋仁宗把范仲淹召回京城,重新起用。范仲淹依然如故,坚持与朝廷里的邪恶势力作斗争,发现问题就大胆“进谏”,对皇帝说真话,道实情。

  有一年,宰相吕夷简大量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,结党营私,贪赃枉法,一时间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。范仲淹发现后十分气愤,他经过深入调查,绘制了一幅“百官图”,具体揭露了吕夷简安插亲信的种种罪行,把这张图呈送给皇上。不料宰相吕夷简倚仗权势,恶毒反诬,再加上宋仁宗的昏庸,最终,范仲淹未能把作恶多端的宰相扳倒,自己反而被贬官。

  范仲淹依然没有退却。他在一首题为《灵鸟赋》的词中,抒述自己绝不退却的激愤心情,词中有两句掷地有声的话: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”意思是说,他宁愿为发出正义的呼声而死去,绝不默默无声地苟且偷生。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!这八个字,实际上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。

  范仲淹不仅是个刚正不阿、仗义执言的正直官员,他还是个颇有文学造诣、擅长写作诗词的大手笔。他的代表作是流传千古的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。这篇不朽之作,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和博大胸怀,文中写景抒情,文情并茂,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,尤其是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名言,更是振聋发聩,它的光辉思想,教育了多少后代子孙。

  是什么力量使范仲淹毕生为伸张正义,克服黑暗腐败现象而奔走呼号?也许就是这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信念。

  无疑,范仲淹是我们的一面镜子。(季音)